畜牧兽医-家畜寄生虫病监测防控新技术
技术概述:
(1)家畜寄生虫病诊断监测新技术:采用科学设计和激光显微刻制等技术,建立“虫卵计数板” 的制作及操作程序规范,该技术可用于定量检测几乎所有通过粪便排虫卵的寄生虫。
(2)前后盘吸虫病防治技术:我国奶牛的前后盘吸虫有22个种,隶属2科6属,通过研究前后盘吸虫的繁殖特性,奶牛前后盘吸虫病流行特点及其控制要点以及药物的筛选试验,建立奶牛前后盘吸虫病防治技术。
(3)猪棘头虫病防治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筛选出抑制蛭形巨吻棘头虫LDH酶而对宿主LDH酶无抑制作用的药物,明确了硝硫氰醚对猪棘头虫LDH同工酶的抑制是该药物防治猪棘头虫病的作用机制,筛选出猪棘头虫病防治药物,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有效率达99%以上。
(4)规模养殖家畜寄生虫病防控新模式:针对传统经典技术的盲目性等问题,建立了“定期监测、适时驱虫、驱虫后及时检测与评估”的规模养殖家畜寄生虫病控制新模式。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举办讲座和操作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除了在四川省眉山市和凉山州示范应用外,还在南江黄羊原种场等养殖场示范应用,此外,广东、陕西、青海、吉林、浙江、上海、北京、宁夏、江苏、甘肃、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基层兽医站、动物园、动物医院等应用,并且被17家网站转载。“家畜寄生虫病监测防控新技术”在我国奶牛51个强市县区之一的洪雅县示范,示范应用抽样结果为寄生虫病引起的羊死亡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下降了98.99%。改变了以前的“定期驱虫”旧模式,使寄生虫药物的应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减少了“旧模式”的盲目防治寄生虫病投药1~2次,从而挽回了可能因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而引起废弃牛奶的经济损失,提高了牛奶及奶制品的安全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要点:
(1)畜禽寄生虫病诊断监测新技术:
制作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虫卵计数板”、操作规范程序、虫卵计算公式等,并将新技术操作需要的各种器具组合并建立成“家畜寄生虫病诊断监测箱”。该技术不仅适合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动物医院及养殖场应用,而且适合相关科研、教学应用。
(2)家畜寄生虫病控制新技术:
新技术控制程序为:定期监测→根据需要实施驱虫→及时检测与评估。
建立猪、牛、羊的寄生虫病监测时间表,即规模养猪场每年3月、7月、11月各进行一次监测,奶牛场每年4月和11月各进行一次监测,羊场每年3月、5月、8月、11月各进行一次监测。制定了实施预防性驱虫的各种寄生虫病的EPG临界值,10%的随机抽样被检粪便阳性猪的线虫虫卵>500时、10%猪的棘头虫虫卵EPG值大于300时,进行预防性驱虫的“实施驱虫的参考标准”;牛场片形吸虫病的驱虫阈值为150,前后盘吸虫病的驱虫阈值为1 000,消化道和呼吸道线虫病的驱虫阈值为250;羊场的线虫、片形吸虫驱虫阈值分别750和300。驱虫效果评估指标,虫卵转阴率在87%以上,未转阴动物的虫卵减少率在85%以上为合格。家畜寄生虫病控制除了以上关键技术外,还应做好综合性预防的各个环节。
该寄生虫病防制模式主要包括寄生虫虫卵定量检测技术、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等技术。
(3)奶牛前后盘吸虫病防治技术:
该技术针对奶牛和前后盘吸虫特点,重点解决了有效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效果检测技术、检测时间、效果评价等问题。
(4)猪棘头虫病防治技术:
该技术针对猪和蛭形巨吻棘头虫特点,重点解决了有效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投药时间、效果检测技术、检测时间、效果评价等问题。
适宜区域:适合养殖场、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医院以及从事寄生虫虫卵检测的相关科研和教学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
1.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牛沙路7号
联系人:廖党金
联系电话:028-84555228,13980021308
电子邮箱:liaodjin@yahoo.com.cn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
联系人:王金洛
联系电话:010-51503251
电子邮箱:wjluo@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