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农副产品供求网

畜牧兽医-禽病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通过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对传播疾病的病原、有害生物寄生虫和害虫等进行防控,将重大家禽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确保养禽业安全高效生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高品质的禽蛋禽肉产品。

增产增效情况: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生物安全措施要求进行禽病防控的家禽养殖场户,都在近年的养殖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肉鸡一般饲养到42~45日龄出栏,平均每只获利2~3元,而在南方平均每只优质黄鸡可获利4~5元,养肉种鸡可获得更大效益。在规模化养禽业中,通过加强对禽病的综合防治,使雏鸡成活率、肉鸡出栏率、500日龄蛋鸡成活率分别达到98%、95%和90%时,将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禽流感防治技术
(1)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最重要。禽流感病毒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在致病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分为无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H5、H7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可引起敏感禽群100%死亡,并可感染人。本病的确诊,由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完成。
(2)报告疫情:当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应立即按国家规定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同时对病禽群(场)进行封锁和隔离,并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情处置。
(3)消毒:禽流感病毒对各种自然条件及消毒剂抵抗力弱,对日光中的紫外线敏感,70℃两分钟可被灭活。漂白粉、过氧乙酸、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消毒剂按规定剂量使用均能迅速杀灭病毒。
(4)免疫:按照国家兽医行政部门的要求和疫苗的免疫程序,科学地做好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工作。

2.鸡新城疫防治技术
(1)鉴别诊断:正确诊断最重要。由于新城疫与多种鸡的呼吸道疫病表现的临床症状相似,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及其他实验室诊断。
(2)报告疫情:新城疫是一类动物疫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疫情进行严格处理。首先应做到及时上报、划定疫区,进行扑杀、封锁、隔离和消毒等严格的防疫措施。
(3)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新城疫的有效手段,使用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按照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
(4)消毒:新城疫病毒对化学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可使用次氯酸钠、漂白粉、福尔马林、碘伏等进行消毒。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和剂量应用,可在5~10分钟内杀灭病毒。

3.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技术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雏鸡、产蛋鸡发病较为严重。应用疫苗免疫、改善雏鸡饲养环境,饲喂全新饲料,能有预防本病的发生。
(1)免疫接种:对肉鸡分别于7日龄和25~30日龄作二次活疫苗免疫。对蛋鸡,要在二次活疫苗免疫的基础上,于开产前再接种一次灭活疫苗。对有变异株的地区,要使用变异株疫苗。
(2)消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易被多种常用消毒剂杀灭,所以一般鸡舍消毒、鸡舍合理间隔,对防治本病有效。严防感染鸡进入健康鸡群。

4.禽白血病防治技术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和禽肉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主要危害肉鸡和种鸡,尤其是J亚群禽白血病,近年来对我国养禽业的危害也越来趋于严重,并表现为髓细胞瘤型、血管瘤型等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理型。该病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其中垂直传播在流行病学非常重要。目前该病还没有有效的商品化疫苗,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因此给本病的防控造成极大的困难。
(1)诊断:本病的初步诊断要基于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学;确诊要利用病毒分离鉴定以及病理组织学等实验室手段,同时还要注意与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鉴别诊断。
(2)防控:有效的方法是做好种禽场禽白血病的净化,通过定期检测,淘汰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阳性种鸡,降低垂直传播水平;选择或引进无禽白血病的种禽或种蛋,加强禽场的生物安全,降低水平传播。

5.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术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能引起鸡、鸭、鹅、鸵鸟等禽类发病的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病,通过卫生消毒,科学使用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有效防控。
(1)消毒:由于本病毒耐热、耐紫外线,对多种消毒药有抵抗力,因此,严格对禽场环境及雏鸡舍使用有效消毒药消毒十分重要。漂白粉、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福尔马林都是有效的消毒剂。
(2)免疫接种:根据雏禽群传染性法氏囊病母源抗体的情况,使用安全性高的疫苗对雏禽使用活疫苗进行科学免疫,对种鸡群,在开产前要使用灭活疫苗免疫。

6.马立克氏病防治技术 
马立克氏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一种恶性肿瘤性传染病,雏鸡对本病病毒最易感,潜伏期多在3~10周,早期免疫及雏鸡舍的卫生消毒是防控本病的重要措施。
(1)免疫接种:对1日龄雏鸡使用马立克氏病疫苗。一种是火鸡疱疹病毒冻干疫苗,另一种是冷冻活疫苗。这两种疫苗都必须与配套的疫苗稀释液配合使用。认真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贫血因子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可提高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力。
(2)消毒:用次氯酸钠、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碘伏等消毒剂对雏鸡舍消毒,都可杀灭马立克氏病成熟型病毒。

7.禽沙门氏菌病防治技术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的多种疾病,主要是禽白痢、禽伤寒和禽副伤寒。一些沙门氏菌污染禽蛋后,存在蛋黄内,还可造成人患沙门氏菌病。鸡和火鸡是禽沙门氏菌主要的自然宿主。感染母禽终身带菌,感染种蛋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的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病原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2)防治:种禽群的净化和淘汰血清学检验阳性的鸡群,是防控本病的最有效措施。做好孵化场和种蛋的卫生消毒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8.鸭瘟防治技术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禽类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对鸭鹅养殖业危害严重。本病病毒对热及多种消毒药敏感,是一种易杀灭的病毒。
(1)免疫接种:对鸭鹅可接种鸭瘟活疫苗。肉鸭可于2~3周龄免疫1次。种鸭和蛋鸭在开产前23~24周龄加强免疫1次。鸭瘟疫苗对鹅只免疫时,应按5~10倍剂量进行免疫。
(2)消毒:对放养鸭鹅的水域和禽舍,使用有效的消毒药可杀灭病毒。当发生鸭瘟时,应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禽。

9.小鹅瘟防治技术 
本病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0日龄多发,传播快, 死亡率可达100%。本病经消化道感染,并可通过种蛋传染给雏鹅。免疫母鹅所产后代全部能抵抗自然及人工感染,其效果能维持整个产蛋期。
(1)免疫接种:①被动免疫:在本病流行的地区,鹅孵出后马上皮下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0.3~0.4毫升。②主动免疫:在母鹅产蛋前5天左右,使用5倍剂量的小鹅瘟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3~4个月后再用同剂量加强1次。
(2)消毒:由于小鹅瘟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主要经孵化室传染,因此,在孵化种蛋前对孵化室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十分重要。刚出壳的雏鹅严禁与污染的种蛋及种鹅接触,以防感染。

10.鸡球虫病防治技术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暴发性流行。鸡球虫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对球虫均易感。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小鸡,但因感染种类不同,发病日龄也不同。
(1)诊断: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最终确诊需用显微镜检查粪便或肠黏膜刮取物,发现球虫卵囊、裂殖体或裂殖子即可确诊。
(2)防治: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氯吡嗪(三字球虫粉)、磺胺喹恶啉、妥曲珠利等。预防用的抗球虫药物有球痢灵、尼卡巴嗪、氯苯胍、地克珠利、常山酮、拉沙洛菌素、那拉菌素、盐霉素、海南霉素、马杜拉霉素、莫能菌素等。在临床上使用时应轮换用药、穿梭用药、联合用药,以减缓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抗球虫效果。
目前,有多种球虫疫苗可预防本病。有①强毒疫苗:如Coccivac,Immucox;②弱毒活卵囊疫苗:如Paracox,Livacox;③母源免疫和传播阻断疫苗:如巨型艾美耳球虫的配子细胞疫苗;④具有对某种抗球虫药单一抗药性虫株的早熟致弱系疫苗:如VAC M?及基因工程疫苗等。我国国产的球虫疫苗有:中国农业大学的Eimericox;华南农业大学的球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的Fivecox;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生产的疫苗等,均可不同程度预防鸡球虫病的发生。

技术依托单位
1.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联系地址:广州五山。
     邮政编码:510642
     联系人:张桂红,罗开健
     联系电话:020-85280240
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193
     联系人:郭鑫
     联系电话:010-62731296
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西郊板井
     邮政编码:100097
     联系人:刘月焕
     联系电话:010-51503354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