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农副产品供求网

畜牧兽医-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技术概述:本技术重点对生鲜乳生产作出规范性的指导,包括挤奶方式、设备,设施,挤奶操作,挤奶员要求,生鲜乳冷却、贮存、运输,设备清洗、维护和生鲜乳检测等。

技术要点:
1.挤奶方式 
生鲜乳生产者应依据饲养规模、饲养工艺和发展规划选择适宜的挤奶方式。挤奶方式有机械挤奶和手工挤奶,生鲜乳生产应采用机械挤奶。特定的环节(刚分娩奶牛、隔离奶牛等)可使用手工挤奶。
机械挤奶分为提桶式和管道式两种,管道式挤奶又分为定位挤奶和厅式挤奶两种。厅式挤奶主要有鱼骨式、并列式和转盘式三种类型。中小规模奶牛场可选择定位或厅式,规模较大的奶牛场提倡使用厅式挤奶。

2.挤奶设施与环境控制
(1)设施组成:挤奶设施包括挤奶厅、待挤区、设备室、贮奶间、更衣室、办公室、锅炉房等。
(2)挤奶厅位置:挤奶厅应建在养殖场的上风处或中部侧面,距离泌乳牛舍较近,有专用的运输通道,不可与污道交叉。既便于集中挤奶,又减少污染。要避免运奶车直接进入生产区。
(3)挤奶厅的环境要求和卫生控制:①地面与墙面:挤奶厅应采用绝缘材料或砖石墙,墙面最好贴瓷砖,要求光滑,便于清洗消毒;地面要做到防滑、易于清洁。②排水:挤奶厅地面冲洗用水不能使用循环水,必须使用清洁水,并保持一定的压力;地面可设一个到几个排水口,排水口应比地面或排水沟表面低1.25米,防止积水。③通风和光照:挤奶厅通风系统应尽可能考虑能同时使用定时控制和手动控制的电风扇,光照强度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操作。④贮奶间:只能用于冷却和贮存生鲜牛乳,不得堆放任何化学物品和杂物;禁止吸烟,并张贴“禁止吸烟”的警示;有防止昆虫的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灭蝇喷雾剂、捕蝇纸和电子灭蚊蝇器,捕蝇纸要定期更换,不得放在贮奶罐上;贮奶间的门应保持经常性关闭状态;贮奶间污水的排放口需距贮奶间15米以上。⑤贮奶罐:外部应保持清洁、干净,没有灰尘;贮奶罐的盖子应保持关闭状态;不得向罐中加入任何物质;交完奶应及时清洗贮奶罐并将罐内的水排净。⑥外部环境:保持挤奶厅和贮奶间建筑外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滋生蚊蝇虫害。用于杀灭蚊蝇的杀虫剂和其他控制害虫的产品应当经国家批准,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危害,并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

3.挤奶操作
(1)健康检查:挤奶前先观察或触摸乳房外表是否有红、肿、热、痛症状或创伤。
(2)乳头预药浴:对乳头进行预药浴,选用专用的乳头药浴液,药液作用时间应保持在20~30秒。如果乳房污染特别严重,可先用含消毒水的温水清洗干净,再药浴乳头。
(3)擦干乳头:挤奶前用毛巾或纸巾将乳头擦干,保证一头牛一条毛巾。
(4)挤去头2~3把奶:把头2~3把奶挤到专用容器中,检查牛奶是否有凝块、絮状物或水样,正常的牛可上机挤奶;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兽医进行治疗,单独挤奶。严禁将异常奶混入正常牛奶中。
(5)上机挤奶:上述工作结束后,及时套上挤奶杯组。奶牛从进入挤奶厅到套上奶杯的时间应控制在90秒以内,保证最大的奶流速度和产奶量,还要尽量避免空气进入杯组中。挤奶过程中观察真空稳定情况和挤奶杯组奶流情况,适当调整奶杯组的位置。排乳接近结束,先关闭真空,再移走挤奶杯组。严禁下压挤奶机,避免过度挤奶。
(6)挤奶后药浴:挤奶结束后,应迅速进行乳头药浴,停留时间为3~5秒。
(7)其他:固定挤奶顺序,切忌频繁更换挤奶员。药浴液应在挤奶前现用现配,并保证有效的药液浓度。每班药浴杯使用完毕应清洗干净。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牛只,应单独使用一套挤奶杯组,每挤完一头牛后应进行消毒,挤出的奶放置容器中单独处理。奶牛产犊后7天以内的初乳饲喂新生犊牛或者单独贮存处理,不能混入商品奶中。

4.挤奶员要求 
挤奶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获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应保证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不涂抹化妆品、不佩戴饰物。手部刀伤和其他开放性外伤,未愈前不能挤奶。建议挤奶操作时,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工作帽。

5.生鲜牛乳的冷却、贮存与运输
(1)贮运容器:贮存生鲜牛乳的容器,应符合《散装乳冷藏罐》(GB/T 10942—2001)的要求。运输奶罐应具备保温隔热、防腐蚀、便于清洗等性能,符合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要求。
(2)冷却:刚挤出的生鲜牛乳应及时冷却、贮存。2小时之内冷却到4℃以下保存。
(3)贮存时间:生鲜牛乳挤出后在贮奶罐的贮存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8小时。贮奶罐内生鲜牛乳温度应低于6℃。
(4)运输:从事生鲜牛乳运输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获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身体健康证明。生鲜牛乳运输车辆必须获得所在地畜牧兽医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必须具有保温或制冷型奶罐。在运输过程中,尽量保持生鲜牛乳装满奶罐,避免运输途中生鲜牛乳振荡,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严禁在运输途中向奶罐内加入任何物质。要保持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

6.挤奶设备及贮运设备的清洗
(1)清洗剂的选择:应选择经国家批准,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危害,对生鲜牛乳无污染的清洗剂。
(2)挤奶前的清洗:每次挤奶前应用清水对挤奶及贮运设备进行冲洗。
(3)挤奶后的清洗消毒:
①预冲洗:挤奶完毕后,应马上用清洁的温水(35~40℃)进行冲洗,不加任何清洗剂。预冲洗过程循环冲洗到水变清为止。
②碱酸交替清洗:预冲洗后立刻用pH11.5的碱洗液(碱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和硬度)循环清洗10~15分钟。碱洗温度开始在70~80℃左右,循环到水温不低于41℃。碱洗后可继续进行酸洗,酸洗液pH为3.5(酸洗液浓度应考虑水的pH和硬度),循环清洗10~15分钟,酸洗温度应与碱洗温度相同。视管路系统清洁程度,碱洗与酸洗可在每次挤奶作业后交替进行。在每次碱(酸)清洗后,再用温水冲洗5分钟。清洗完毕管道内不应留有残水。③奶车、奶罐的清洗消毒:奶车、奶罐每次用完后应清洗和消毒。具体程序是先用温水清洗,水温35~40℃;再用热碱水(温度50℃)循环清洗消毒;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奶泵、奶管、阀门每用一次,都要用清水清洗一次。奶泵、奶管、阀门应每周2次冲刷、清洗。

7.挤奶设备的维护 
挤奶设备必须定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挤奶设备除了日常保养外,每年都应当由专业技术工程师全面维护保养。不同类型的设备应根据设备厂商的要求作特殊维护。
(1)每天检查:真空泵油量是否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集乳器进气孔是否被堵塞、橡胶部件是否有磨损或漏气、真空表读数是否稳定(套杯前与套杯后,真空表的读数应当相同,摘取杯组时真空会略微下降,但5秒内应上升到原位)、真空调节器是否有明显的放气声(如没有放气声说明真空储气量不够)、奶杯内衬/杯罩间是否有液体进入。如果有水或奶,表明内衬有破损,应当更换。
(2)每周检查:检查脉动率与内衬收缩是否正常,在机器运转状态下,将拇指伸入一个奶杯,其他3个奶杯堵住或折断真空,检查每分钟按摩次数(脉动率),拇指应感觉到内衬的充分收缩。奶泵止回阀是否断裂,空气是否进入奶泵。
(3)每月检查和保养:①真空泵皮带松紧度是否正常,用拇指按压皮带应有1.25厘米的张度。②清洁脉动器:脉动器进气口尤其需要进行清洁,有些进气口有过滤网,需要清洗或更换,脉动器加油需按供应商的要求进行。③清洁真空调节器和传感器:用湿布擦净真空调节器的阀、座等(按照工程师的指导),传感器过滤网可用皂液清洗,晾干后再装上。④奶水分离器和稳压罐浮球阀:应确保这些浮球阀工作正常,还要检查其密封情况,有磨损时应立即更换;冲洗真空管、清洁排泄阀、检查密封状况。
(4)年度检查:每年由专业技术工程师对挤奶设备作系统检查。

8.生鲜牛乳质量检测
(1)生鲜乳化验室和检测设备:鼓励机械化挤奶厅和生鲜乳收购站设立生鲜乳化验室,并配备必要的乳成分分析检测设备和卫生检测仪器、试剂。
(2)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按照《生鲜乳收购标准》(GB/T 6914—1986)的要求对生鲜牛乳的感官指标(气味、颜色和组织状态)、理化指标(密度、蛋白质、脂肪、酸度、乳糖、非脂固形物、干物质等)进行检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微生物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

9.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控制
(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防止疾病的发生:普及推广科学技术,改善饲养卫生与营养条件,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奶牛自身的免疫能力,减少乳房炎等疾病的发生率。同时,注意挤奶过程中奶牛乳房的清洗、消毒,防止乳房炎的产生和交叉感染。
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各地根据疾病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预防接种,通过主动免疫,使奶牛对病源菌产生抗体,达到免疫保护防止疾病发生,从而减少兽药的使用。
(2)科学合理用药:建议奶牛场建立使用的兽药清单,包括产品名称、有效成分和存放位置;不购买和使用假冒伪劣兽药;禁止使用未经批准和禁用兽药;兽药使用必须遵守给药方式、使用剂量和弃奶期的规定;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做好记录,包括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药日期、用药方式、剂量、停药日期等。
(3)加强生鲜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监测:奶牛在用药期和弃奶期所泌的乳不能饮用,应弃掉。弃奶期后所泌的乳应进行抗生素残留的测定。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有抗生素残留,应延长弃奶期;若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乳中无抗生素残留,可饮用。
(4)生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按照《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微生物学快速筛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取0.2毫升牛奶至检测瓶中,64℃±0.5℃培养箱或水浴锅中培养2.5~3小时,进行结果判定。若培养基的颜色变为黄色,为阴性,表明乳中无抗生素残留;若培养基的颜色仍为紫色,为阳性,表明乳中有抗生素残留。

技术依托单位:
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193
     联系人:王加启
     联系电话:010-62815833
2.全国畜牧总站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政编码:100125
     联系人:刘海良
     联系电话:010-59194419,59194420
3.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人:王玉莲
     联系电话:027-87287140-8112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