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小春马铃薯主推技术
(一)选择田地:小春马铃薯生长于冬季,需水量大,选择田地是关键,要求灌溉条件方便及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灌方便通透性好,保水性好的中等以上田地为宜。
(二)精细整地:前作收后及时撤水深耕炕垡,深耕2次以上,充分耙细或人工碎垡达到平整、土细,做到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整齐。
(三)选种薯: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用整薯和打破休眠期的种薯播种。播种时种薯若未打破休眠,要进行晒种催芽处理,还可用10PPM赤霉素药液均匀喷种催芽,晒干后播种,以便提早发芽。若种薯过大需在播种一天前进行切薯,一般从薯块顶芽直切2-4块,每块须带2个以上芽眼,注意切刀消毒,切块用草木灰涂于切口,晒干后再播种。
(四)适时播种:小春马铃薯种植过晚会影响下一季作物栽种,过早前期又会遇上霜冻。我县最适播种期为:海拔在1900米以下地区,播种时间应选择在12月15日至30日;海拔在1900米以上地区则应在12月20日至翌年1月10日种植为宜。
(五)播种方法和密度:小春马铃薯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保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要求采用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株行距可用(40㎝+60㎝)×33.3㎝,每亩密度3700—4000株左右。播种方式:打塘-放种-盖粪-施肥-起高垄-盖膜。
(六)施肥:亩施腐熟农肥1500—2000千克,洋芋专用复混肥80千克、尿素10千克或碳铵80千克、普钙100千克、钾肥10千克。先播种、盖农肥、再施化肥;防止化肥与种薯接触。有地下害虫的地块要施地星1.5—2千克或辛硫磷等杀虫剂拌毒土撒盖种薯。
(七)加强中耕管理:
(1)出苗后及时破膜封口,防止烧苗。
(2)水份管理:播种后不能及时溉水,浇水不能太多,避免烂种。必须待种薯芽长3—5㎝后溉水,出苗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特别在旺长至薯块膨大期,土壤要保持湿润,在整个生育期中至少灌水3次以上。
(3)揭膜培土:次年3月中旬气温回升,此时是马铃薯薯块膨大时期,揭膜培土是提高马铃薯单产的关键措施。
(4)除草:在整个生育期中适时保持沟、垄无杂草。
(5)防治病虫害:发现病虫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八)收获:小春马铃薯不能满足全生育期收获生长结束后,要在不影响大春种植的同时,尽量推迟收获,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