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农副产品供求网

江苏省靖江市2016年水稻拔节长穗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当前全市大面积水稻陆续进入拔节长穗期,是强根、壮杆、争足穗、攻大穗的关键阶段。受稻作方式多元化、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差异大以及前阶段不利天气影响,江苏省靖江市水稻苗情复杂、长势不平衡。据7月25日苗情调查,苗情总体与去年同期相仿。但稻作方式间、同一稻作方式不同田块间差异大。长势较好的机插秧和抛秧稻已经开始拔节,长势较差的直播稻叶龄只有5—6叶,茎蘖数多的每亩达50多万、少的不足20万。针对复杂苗情,各镇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扶弱保优,落实关键田管措施,促进水稻群体均衡发展。
一、加强水浆管理,构建高质量群体
抓住晴好天气,继续落实好搁田关键措施。对前期搁田效果不理想、群体大而弱、叶色褪淡不明显的田块,要组织人工或机械开沟,继续搁田。对搁田效果好,叶片已脱力落黄田块,实行间歇湿润灌溉,直到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再建立浅水层。1、对因灾补种的直播稻和晚栽机插稻等苗体弱小、群体不足的田块,在补施恢复肥的基础上,实行带肥露田通气,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生育进程。2、对前期搁田效果差、群体偏大的机栽稻田块,要适当重搁,控制无效分蘖增长。3、对部分迟播、迟插等茎蘖数不足的田块,可增施5—8公斤尿素加复配锌、钾肥等,实行带肥轻搁田,促进苗情转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提高群体成穗率。搁田程度把握田边未“发白”,有少量细裂缝时,即可上水,然后再落干,如此往复,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田土沉实、田中不陷脚、叶色褪淡、叶片挺直。4、秸秆还田田块除孕穗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外,其余阶段以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为主,防止复水后群体反弹和土壤回软,保证穗分化期土、水、气协调,提高抽穗结实期水稻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功能,增加后期群体干物质积累。
二、加强肥料运筹,争足穗攻大穗
结合当前苗情长势和前期受灾情况,优化调节肥料运筹策略。总体上,由于前期阴雨寡照,部分地区水稻长势慢,肥料用量足,叶色深,要适当控制肥料用量,防止后期贪青晚熟。1、对受灾较重、发苗迟缓、肥料流失严重的直播稻和机插秧补栽(种)田块,要抓住有效分蘖发生的有限时间,立足于抢,因苗增施恢复肥与促壮肥,促进分蘖发生和苗情转化。2、对因雨淹水时间长、根系活力差的直播稻和晚栽机插田块,适当喷施生化调节剂,养根活叶,加快恢复生长。3、对生育正常、群体大小适宜、搁田措施到位、叶色褪淡明显的机插秧田块,适时施好穗肥,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颖花退化,为增加粒数和提高结实率打下良好基础。
穗肥施用要以生育进程(叶龄余数)为基础,依据苗情及叶色褪淡状况,把握好用量和适期。由于大面积秸秆还田,穗肥用量控制在总施肥量的30%—40%。迟熟中粳和早熟晚粳稻穗肥要促保兼顾,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3.5—3.0时施用,亩用测土配方肥15—20公斤加丰卉尿素10—12.5公斤。保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1.0左右时施用,肥料用量亩施丰卉尿素4—5公斤或测土配方肥7.5—10公斤。群体旺长型,穗肥施用可推迟一个叶龄左右,并适当减少用量。穗肥施用原则:抛栽稻、机插稻看苗施好促、保两次穗肥,叶色褪淡显“黄”的要提早施,叶色深不落“黄”的适当推迟施用,群体大的田块适当减少用量,群体不足则适当增加用量。直播稻一般田块施好促花肥,保花肥不主张施用。
三、加强病虫草害防治,减少产量损失
根据省植保系统的预测预报,前期的低温阴雨和近期的高温高湿天气,利于稻瘟病、纹枯病及白叶枯病等病害的扩展蔓延,也利于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迁入、繁殖和危害。预计中后期以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为主的“三病三虫”总体上呈偏重发生态势。各镇要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开展适期防治。坚持科学的防治策略,大力推广高效安全对路的药种,提高防治效果。对杂草残留较多的少数田块,避开高温时段,选用安全性好的对路药剂进行补除或人工拔除。直播稻田杂稻此时易于辨别,一般叶片细长、叶色偏淡、株高略高,各地要动员农民,及早拔除田间杂草稻,减少危害。
四、及早制定防灾预案,确保丰产丰收。水稻生育中后期是台风、暴雨、异常低温、极端高温频发季节,要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意识,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时刻关注气象信息,及早制定和完善水稻抗灾减灾技术预案,在灾害发生之前,尽量实施防灾减灾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当前要有效应对高温天气对水稻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镇务必要高度重视,消除麻痹大意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防御高温热害等灾害性天气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紧迫任务,狠抓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确保思想、人员、物资、责任、措施“五到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适当增加灌水深度,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流水灌溉或日灌夜排等措施,降低田间温度。极端高温易导致水稻营养消耗过快、根系活力下降、光合能力减弱等,各地视苗情酌情补施肥料,弥补养分供应不足,减轻高温危害。各镇农技部门要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会商分析水稻苗情长势,研究制定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切实提高田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要做细做实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确保大灾少减产,轻灾不减产,力夺秋熟丰产丰收。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