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农副产品供求网

畜牧兽医-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紫花苜蓿是优良的多年生饲用植物,具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各种畜、禽及鱼类喜食的饲草。同时,具有根系发达、根瘤多等特征,是优良的改土培肥植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紫花苜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但生产技术环节薄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品种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1.选地 
播种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土壤是沙质黏性黑土、壤土和富含石灰质土壤,不要选择太沙太贫瘠的土地,土层要求深厚,下层土壤无硬盘层或土深1米以上,土壤pH在6.3~7.5之间。紫花苜蓿最忌水渍,连续淹水24小时即大量死亡,因此要求地块排水良好,雨季能迅速将水分排除土体。

2.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危害。因此,种植前要精细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松下实,以利出苗。新开垦的荒地更要注意秋翻、深耙、根除杂草。春季要耙、压,使耕地平整,无坷垃。盐碱地要建立齐全的排水、灌水设施,保证雨季排除积水及洗盐的水分。

3.播种
(1)品种的选择:
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优良品种能提高产量20%~30%。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块上,建议选择金皇后、皇冠、维多利亚、驯鹿等品种,这几个品种生长快,一年可刈割三到五茬。水肥条件较差、播期较晚的地块,建议选择阿尔冈金等品种。
(2)种子处理:
种子杂质较多的,要进行清选,并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以上。种子要在播种前,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用一定数量的黏合剂包于种子外面,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的危害,并能生长健壮。
(3)播种时间:
各地应根据当时的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由于紫花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在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主要看当时的土壤水分、杂草状况、劳动力安排而定。紫花苜蓿的播期一般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三个时期。
①春播: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顶凌播种。此种方法要求在土壤进行冬灌且春季墒情较好的情况下进行。
②夏播:播种期在6月中旬至7月底。此时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病虫害、杂草也多,严重时会缺苗断垄,因此夏播一定要注意土壤耕作质量,要防治病虫害、清除杂草,要尽可能避开播后遇暴雨或暴晒。
③秋播:为了保证紫花苜蓿在播种当年能安全越冬,播种时间一般最迟不能超过初霜前的40天,一般掌握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此时正值雨季之后,土壤墒情好,温度适宜,杂草生长势减弱,最适于播种。
(4)播种方法:
紫花苜蓿的播种方法分为条播、撒播。
①条播:一般采用机械或人工按一定间距将紫花苜蓿分行条播,也是紫花苜蓿种植中最常用的播种方法,一般行距15~25厘米。其优点是成苗率高,通风透光好,也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产草量的提高。
②撒播:用人工或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好的地表,然后用钉耙耧一遍或轻耙覆土,随即镇压。夏播和秋播可采用此方法,播后靠灌水或降雨出苗。
(5)播种量:
紫花苜蓿种植的最佳播种量为0.8~1.2千克/亩。
(6)播种深度:
春播一般播深2~3厘米,播后镇压;夏播、秋播播深为1.0~1.5厘米,不能超过2厘米。
(7)播后管理:
播后要镇压,利于土壤保墒,同时可以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很快吸水萌发和出苗。并要及时浇水,因紫花苜蓿播种较浅,土壤表层易干燥,从播后到出苗要浇3~4次水,且浇水时要注意喷灌质量,避免水滴过大将种子砸露表面。

4.田间管理
(1)灌溉:紫花苜蓿地需水量较大,灌溉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为保证水分均匀,不出现积水,浇水一定要用喷灌。具体灌溉时间如下:①出苗期浇水,至少3~4次;②每次刈割后要及时浇水。切记:紫花苜蓿怕积水,水量不宜太大,控制在2~3小时最佳。中、后期苗已长壮,抗旱能力增强,为了防止根部叶片腐烂,此期不应浇水;③浇冻水有利于紫花苜蓿安全越冬,浇水时间控制在6~8小时;④返青期浇水越早越好,经调查,在2月下旬浇水,既可减少死苗率,又可为返青提供充足水分,3月下旬、4月初紫花苜蓿开始滋生时浇水对返青不利,切莫浇水。
(2)施肥:紫花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但在贫瘠的荒地、盐碱地,土壤含氮量太低的地区,在播种时要加入尿素做种肥,苗期或返青后,苗弱或第一、二年在根系未建成前都要施氮肥。在幼苗成株之后,则需大量磷肥,磷肥除播前做底肥外,每年还需追肥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后,结合灌水进行,以保证紫花苜蓿的正常生长。有条件的地区还可在每年返青后,追施钾、硫、钼肥,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各地推广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EM、喷施宝等都对紫花苜蓿生长有良好作用。
(3)除草:紫花苜蓿田的杂草种类很多,如反枝苋、铁苋菜、播娘蒿、荠菜、马唐、稗草、泥胡菜、苘麻、葎草等。防除杂草是紫花苜蓿生产中最基本、最经常性的措施。特别在播种后的幼苗期、返青后、二次刈割前后,杂草都是影响紫花苜蓿产量的重要因素。除草可用中耕、耙切及化学药剂等方法,只要及时、作业规范,都能达到消灭杂草的效果。化学除草要注意选用的除草剂与杂草名称一致,药效要在刈割前2~3周失效,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4)病虫害防治:生长4年以后,紫花苜蓿的病虫害发生较多,还会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褐斑病、黄斑病、白粉病、黑茎病、锈病、花叶病、根腐病等,病害防治有药剂、提前刈割和摘除病叶等方法,效果都很好,但根本的防治还在于选用抗病品种。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盲椿象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①紫花苜蓿褐斑病:
ⅰ.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在病害没有蔓延时尽快刈割;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合理施肥,施肥量不宜过多;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和杂草,控制翌年的初侵染源。
ⅱ.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②紫花苜蓿锈病:
ⅰ.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和钙肥,少施氮肥;合理排灌,田间无积水;发病严重的草地尽快刈割,不宜留种。
ⅱ.化学防治:
在锈病发生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1∶1∶200)喷雾。发病初期至中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用100~120克,加水70升,均匀喷雾。
③紫花苜蓿霜霉病:
ⅰ.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排灌,防止草层湿度过大; 增施磷肥、钾肥和含硼、锰、锌、铁、铜、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铲除田间杂草及受害的紫花苜蓿单株。
ⅱ.化学防治:
用0.5∶1∶100波尔多液,或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每亩面积采用150~250克加水75升搅均匀喷洒。上述药液需7~10天喷施1次,视病情连续喷施2~3次。
④紫花苜蓿白粉病:
ⅰ.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牧草收获后,在入冬前清除田间枯枝落叶,以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发病普遍的草地提前刈割,减少菌源,减轻下茬草的发病;少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含硼、锰、锌、铁、铜、钼等微量元素的微肥,以提高抗病性。
ⅱ.化学防治:
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灭菌丹8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3 000~5 000倍液喷雾。
⑤紫花苜蓿黄萎病:
ⅰ.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清除草地中的枯枝落叶及病株残体,减少翌年的初侵染源。
ⅱ.化学防治:
播前用多菌灵、福美双或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种子处理;在病害发生前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病害发生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喷雾。
⑥紫花苜蓿根腐病:
ⅰ.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及时排水和搞好田间卫生。
ⅱ.化学防治:
播前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
⑦紫花苜蓿蚜虫:
ⅰ.农业措施:虫害将要大发生时,尽快提前收割;选用抗蚜紫花苜蓿品种。
ⅱ.化学防治:
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按每亩采用10~18克加水30~50升,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按每亩采用30毫升喷雾。
⑧蓟马:
ⅰ.农业措施:
返青前烧茬;虫害大发生前,尽快收割。
ⅱ.化学防治: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
⑨小地老虎:
ⅰ.农业措施:
消灭杂草;在小地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可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ⅱ.化学防治:
施用毒土和毒沙:用50%辛硫磷乳油按亩采用50 毫升加水适量,与125~175 千克细土混拌后顺垄撒于幼苗基部。喷施药液: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施在幼苗根际处,防效良好。利用毒饵:用50%辛硫磷乳油按亩采用50毫升拌棉籽饼5千克,制成毒饵散放于田埂或垄沟。
⑩华北蝼蛄:
ⅰ.农业措施:
利用栽培技术措施改变蝼蛄的生存环境;及时灌水灭虫。
ⅱ.化学防治:
用50%辛硫磷乳油,以0.1%~0.2% 有效剂量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与蝼蛄喜食的多汁的鲜菜、块根、块茎或用炒香的麦麸、豆饼等混拌制成毒饵或毒谷。
(5)收获:
紫花苜蓿的收获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的影响最大,也是紫花苜蓿加工的第一步,在实行紫花苜蓿优质优价的收购标准之后,收获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种植者的利益。
ⅰ.收获期:
收割的时期应控制在现蕾期至盛花期之间,其中在现蕾期收获的紫花苜蓿的质量最好,建议选择现蕾期收割紫花苜蓿。
ⅱ.刈割次数:
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水肥条件,产量不同,收割次数也不同。一般春播紫花苜蓿当年收割两次,夏播紫花苜蓿当年收割1次,秋播紫花苜蓿当年不收割。从第二年开始,如果管理科学,每年可以割3~5茬,每隔25~30天收割1次,第一茬在5月上旬收割。延迟收割将降低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紫花苜蓿刈割最后一茬应在入冬前25~30天结束,否则将影响紫花苜蓿越冬和来年返青。
ⅲ.留茬高度:
留茬太高影响当年的产量,也不利于来年返青,而留茬太低则影响紫花苜蓿越冬。建议割草机收割时,留茬高度在5~7厘米。
ⅳ.紫花苜蓿的晾晒:
在紫花苜蓿晾晒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晾晒的时间要尽量短。
二是在晾晒的末期要使紫花苜蓿各个部分的含水量尽量一致。
三是翻草、搂草、聚堆、打捆尽量在紫花苜蓿还很柔软,不易掉叶、不易折断的时候进行。含水量到17%~20%时,可捡拾打捆。
四是防止雨、露淋湿和阳光下的暴晒。

技术依托单位:
1.全国畜牧总站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0号楼
    邮政编码:100125
    联系人:马金星
    联系电话:010-59194731,59194616
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193
    联系人:高洪文,李  聪
    联系电话:010-62894560,62815998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